联想、厦新、华旗换标……这些发生于2003年的换标事件犹然清晰地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,一轮新的换标热潮又在2004年勃然兴起了。几乎是在最近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,迪比特、亿佳能、金蝶、慧聪这些企业排着队开始了换标。一时间,换标俨然成了企业的一种时尚。
当然,风潮之下,换标者也潜藏着不同的动机。有的是为了增加品牌的亲和力,如迪比特,其原来的标识里使用深蓝色和橙色作为底色,中间镂空出艺术字体,而新的品牌依然沿用了这两种颜色,但在颜色的分配比例上有所不同,使得新标识更加简约,同时也更加显眼,进一步方便了消费者的辨认。有的是为了避免陷入官司争端,如亿佳能,因为日本佳能公司于2003年6月对“亿佳能”商标的合法性提出质疑,尽管亿佳能公司认为自己并没有侵权行为,但为了规避风险,还是决定更改品牌和公司名称。当然,最多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企业的国际化冲动,如金蝶和慧聪,它们像联想和华旗一样,都致力于开拓自己的国际市场。
在换标的方式上,换标者也可分为伤筋动骨的“易容型”和修饰美化的“美容型”。前者如联想的英文商标由“Lebend”更换为“Lenovo”、华旗的商标由“Patriot”变脸为“aigo”,后者如迪比特、亿佳能、金蝶等,它们商标的变化大都只是体现在颜色、字体或个别字的改动之上,突出商标形象的美化。
应该说,企业换标风潮的兴起,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休戚相关。一方面,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生产水平的飞速提高,消费者已经进入了“品牌消费时代”,由于绝大部分行业的产品已经高度同质化,产品在价格、质量、品质、功能和包装等方面的水平都非常接近,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加注重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独特体验、超值享受和文化内涵。这使得企业因此更加注重品牌建设、加强商标保护,于是一些对自己原有商标不满意的企业遂改弦易辙,力图完善商标以更突出品牌内涵,而那些有侵犯他人商标之嫌者也不得不更换商标。另一方面,随着中国加入WTO,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直接对抗越来越多,因此走国际化道路的诉求越来越强烈,而一些企业商标原先在国际战略准备上的不足,或者为求得一个响亮“洋名”的需要,促使这些企业也作出了更换商标的决定。
但是,需要提醒企业的是,无论哪种换标方式,哪怕是改动一笔,所有载有旧标识的器物、地方都得重新制作、翻新,都伴随着公司巨额的投入和成本,这就决定了换标的风险性。
首要的风险在于换标背后蕴含的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。比如日本松下公司为了推广新标识Panasonic,花了整整20年时间,耗资16亿美元。联想将“Legend”更换为“Lenovo”,也花费了5个月的时间。更有业内人士认为,要想彻底替换掉原有品牌或标志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,需要付出双倍以上的代价。
而更大的风险在于换标之后新标识能否很好地继承品牌的积累,便于消费者识别和传播,这也是检验换标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。此前,因更名和换标不慎,使企业陷入危险境地的大有先例在。因此有业内专家建议,企业最好在换标的同时推出新的市场战略,如果仅仅是为了换标而换标,那就作用不大了。毕竟,标识只是一个符号,企业在换标时要为它注入新的灵魂。
目前,我们还无法给这股换标风一个确定的评价,也无法预测这股劲风还将刮多久,这些问题历史自会给出准确的回答。我们只想提醒一下企业,在换标前后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,只有这样才能使换标行为不致于变成一场流星式的纯粹追逐时尚的“品牌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