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  当前位置:广东本色>> 新闻动态>>>>


商标文章该咋做?


  今年10月初,清徐县仁义村的赵九儿,为他刚刚承包的百亩杏园申请注册“万木春”商标。这是今年清徐县第9个为自家农副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的农民。像赵老汉这样给自己的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的,这两年在城郊确实不少。

  商标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农副产品“正名”,而且它所产生的商标效应,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清徐县是太原市的主要副食品基地,蔬菜种植在太原市乃至山西省都是首屈一指。然而,由于过去没有商标成不了精品,进不了超市,只能进入零散的批发市场,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自然无从谈起。从2003年开始,清徐县工商局深入一线,在了解企业和农民的困难后,帮助注册了“清绿”、“闫师傅”等蔬菜商标,并实行“统一规格、统一品种、统一重量、统一包装”。“清绿”很快打进了超市,深受市民青睐。

  村民们眼睁睁地看到了商标效应,就开始在这方面动起了脑筋。清徐的田永红一人就注册了“美锦”、“十三阿哥”等三四个商标。还有王进明,他本是清徐贯中园广告公司的老板,因为“贯中园”声名远播,他就把这3个字注册了农副产品商标,虽然这个商标还被束之高阁,但他非常看好农副产品的发展势头,准备留待以后使用。

  清徐县工商局的同志说,现在,农民注册商标意识确实比以前提高了,目前清徐县已经注册了15个农副产品商标,但是,咱的步子还是慢半拍,有不少商标就被抢注了。此地一家木器厂准备注册自己的商标时,才发现已小有名气的企业名称早被别人抢注了。另一家叫得更响的企业,当反应过来注册自己这个响当当的名儿时,南方的一家企业已捷足先登,他们只好改注另一个勉强的商标。更有甚者,一种原本以清徐某地名而命名也闻名的产品,居然让邻近地市产另外一种同类产品的企业抢注了名儿……

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不少怀中抱着“金娃娃”的村民,就是不愿意注册自己那个在市场上已有耳闻的“特殊名称”。比如,我市某县就有一个以种植红薯出了名的村子,工商人员多次做工作,至今都无人愿意注册这个商标,另一个以种植大枣闻名的村子,也是如此。

  更有甚者,一些地区有人在非法使用“黑商标”赚钱。每年中秋、春节两大节日时,省直某单位就有人去小印刷厂成批印制些带有某种“商标”的纸箱,然后去地头收菜。农户也乐得配合,自己的菜不仅有了买家,而且价格还不低。这家单位把菜码好分别装在纸箱内,再利用自己便利的工作关系给下面“摊派”,从中渔利。纸箱上没有注册的“商标”早已被视为商标使用了,并靠它获了利。目前,运用这种方法赚钱的人也不是个别的,还有人正虎视眈眈地瞅着这个商机,准备尝试一把这一本万利的买卖。

  像这些不去注册商标而又利用“商标”得利的人,压根就觉得那1800元的商标注册费花得没必要。他们认为,一年也只在几个大节日做,能赚几个是几个,捞一把就走人,根本不值得注册什么商标!

  事实上,现在注册一个农副产品商标并不难,工商部门会为大家服务,会上门帮助策划、起名,办理有关手续,即使是去商标事务所,也费不了多少功夫。

  告诫诸位,法律只保护合法的商标人,只有合法注册,合法使用商标,商标人才会得到应有的收益。

原作者:

来 源:

太原日报2004-11-4

共有62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

 


 
  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