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周六福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,这是继去年6月第四次冲击IPO无功而返——登录港股未果后的又一次尝试。
回顾历史,今年2月底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非周六福第一次的上市尝试。事实上,从2019年5月谋求深交所上市以来,周六福在过去6年中已4次尝试IPO未果,其中被拒原因就包括“商标侵权纠纷不断”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15年六福珠宝起诉周六福商标侵权,法院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。2021年,香港周大福与六福集团联手将周六福送上被告席,法院最终判决周六福赔偿500万元。
除了赔偿之外,对周六福品牌的影响则更深远。截至2024年,“周六福”商标仍未在香港、澳门等地区完成注册,导致品牌在这些区域的合法性存疑。
根据天眼查,截至目前,周六福身上共背着34条司法诉讼案件,其中21条属于“知识产权纠纷”,且周六福均作为被告方。
周六福尽管披着黄金珠宝分销商的外衣,可公司的利润大头并非来自销售产品的差价,而是利用“金六福”商标获取到的“服务费”。
这些服务费既包括向加盟商收取的“加盟服务费”与“产品入网费”,也包括向授权供应商与装修服务商收取的“供应链管理费”与“装修管理费”。
招股书显示,2022年-2024年,上述服务费创造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.7%、16.2%及14.8%。尽管收入占比较少,但得益于接近100%的毛利率,服务费成了周六福利润的核心支柱。
招股书显示,2022年-2024年财年周六福依“服务费”的毛利润分别为7.68亿元、7.98亿元、8.24亿元,占同期周六福总毛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4%、58%、56%。
换言之,“卖商标”为周六福贡献了近六成毛利润。